首页 > 旅游信息综合

六祖坛经全文 《六祖坛经》诵读

六祖无相颂全文

《无相颂》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

扩展资料:

1、颂有十五首,大致分为五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讲‘佛教教学的宗旨’,这一段只有一首颂,第二首是*的一段,‘说明佛法理论的依据’。

2、第三首以下到十三首,共有十一首颂,这一长段是讲‘修学的方法’。第四段是一首,是讲‘果证’。末后第十五首颂,是‘结劝’。颂文体系、组织以及义理,非常精严,有条不紊,不但便于读诵,也是行门重要的原理原则。

3、《无相颂》充分体现了六祖注重扎根于现实土壤收获菩提之果的现实品格;在充分肯定每个人的真实生命所透露出的生命底蕴与意义的基础上,融解脱思想于当下的现实生活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相颂

六祖是谁

六祖,是指禅宗六代祖师之统称,即一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

其中,六祖慧能被尊为禅宗六祖。

扩展资料

菩提达摩是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

慧可(487~593),又名僧可,俗姓姬,名光,号神光,洛阳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人,是汉传佛教禅宗的二祖。年约四十岁时,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在嵩洛(今河南嵩山—洛阳)游化,即礼他为师,得达摩衣钵真传,是禅宗代表性人物之一。

僧璨,又作僧粲,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圆寂,为*佛教禅宗三祖,曾跟随二祖慧可学佛数年,后得授与衣钵为禅宗三祖。

司马道信(580年4月3日-651年),生于永宁县(今湖北省武*市梅川镇),隋唐高僧,佛教禅宗四祖。公元592年(开皇十二年),向禅宗三祖僧璨求法,后在吉州符寺受戒,26岁时被三祖授以衣钵。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道信传法于弘忍(禅宗五祖),于公元651年(永徽二年)坐化,后被唐代宗谥为“大医禅师”。公元1324年(泰定元年)时加号“妙智正觉禅师”。

弘忍祖籍浔阳(今江西九江),后迁居湖北蕲州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

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武宗灭法之后,曹溪禅即位居*佛教的主流地位。

请问六祖是谁啊

一般佛教指的“六祖”,是*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

【慧能】

(638~713)唐代僧。又作惠能。我国禅宗第六祖。号六祖大师、大鉴禅师。祖籍范阳(河北),俗姓卢,生于南海新兴(广东)。据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载,其父早亡,家贫,常采薪汲水以奉寡母。一日负薪至市,闻客读诵金刚经,心即开悟,时五祖弘忍住蕲州黄梅之东禅院,法门甚盛。师乃前往拜谒。五祖试问其所来及欲求何物,师答曰(大四八·三四八上):‘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五祖谓:‘汝是岭南人,又是猎(疑作獦)獠,若为堪作佛?’慧能对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疑作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惊异其禀性非凡,遂使入碓房舂米,历八月。一日,五祖令众人各述一偈以传衣授法,上座神秀遂于壁廊书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师闻之,谓此偈未见本性,遂请一童子代于壁间亦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闻之,识其为真能传大法者,乃夜召师入室,潜授衣法,并遣其连夜南归,隐于四会、怀集之间。

仪凤元年(676)至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遂依之出家,受具足戒。翌年,移住于韶阳曹溪宝林寺,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于北方所倡之渐悟法门相对,史称‘南顿北渐、南能北秀’。其弟子法海将其教说汇编成书,名‘六祖法宝坛经’,盛行于世,为后来禅宗之宗经。后应刺史韦据之请,于大梵寺树立法幢;未久归曹溪,弘布大法,道俗归崇。神龙元年(705),中宗派遣内侍薛简召师至京师,师称疾固辞未往,帝乃敕赐摩衲袈裟及绿钵等物,并敕改宝林寺为‘中兴寺’。三年,更赐‘法泉寺’额。

师又曾舍宅为国恩寺,先天元年(712),命门人于寺内建立报恩塔。翌年七月,归返国恩寺,八月示寂,世寿七十六。师肉身不坏,迄今仍存,归停曹溪。宪宗时谥号‘大鉴禅师’。宋太宗太平兴国年中(976~983)加谥‘真宗禅师’;后由仁宗谥号‘普觉禅师’,神宗赐‘圆明禅师’之谥号。遗录有六祖坛经一卷、金刚经口诀等。其中六祖坛经初由法海集录师之语要,后人多所节略,未能见祖意之全貌,元代德异乃探求诸方,得其全文。至元二十八年(1291),宗宝重新校对三种异本,正其讹误,详其节略,增补弟子之请益机缘而予印行,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师之嗣法弟子四十余人中,以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等最着,开后世临济、曹洞等、五家七宗之禅。〔佛祖统纪卷二十九、宋高僧传卷八、景德传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释氏稽古略卷三、传法正宗记卷六〕

六祖法要是什么意思

按明奘法师说法:六祖的法要是超出大乘之上的最上乘法要,就是“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以下是明奘大师解释六祖法要的全文: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大师开篇就说了十六个字,简单直接。我们能够有今天这个机会,听闻佛法的精髓,然后在自己的内心树立起正见,这就是法要。六祖的法要是超出大乘之上的最上乘法要,就是“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讲到这十六个字,让我们来看一看整部的《六祖坛经》。尽管六祖说他“字即不识”,可是我们看《坛经》中的记载,六祖回答问题引用最多的是最了义、最根本的经典《大般若涅槃经》,它是佛陀涅槃前的一天一夜讲述的。还有一部他引用得比较多的经典是《梵网菩萨戒经》,是佛陀刚证道时,在定中讲的三部经之一(即《梵网菩萨戒经》、《华严经》、《圆觉经》)。前者是佛陀在临走前把一乘了义之法毫无遮掩地告诉大家的,后者是佛陀刚证道时为地上菩萨讲的。另外他引用得较多的是《金刚经》。佛陀49年讲法,用了22年宣讲般若,般若的最精要处就在《金刚经》里。

《坛经》引用最多的就是这三部经典。这三部经都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就是“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我们每个人的真如佛性没有染*,本来清净,如果我们明白这一点了,“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一切OK,没有那么多的啰唆事情,没有那么多的牢骚。

当年临济义玄禅师从黄檗希运禅师那里不得法要,心有不安,到了江西高安大愚法师那里,听大愚法师一讲,他就开悟了,马上给他的老师肋下打了三拳,说:“哈哈,原来佛法无多子!”原来佛法没有什么,就这么简单,“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本文链接:http://www.ynbright-edu.com/html/8796910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