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提升知识

河北工人日报电子版 陕西工人报社人员查询

洪少霖的人生历程

时间人生历程 1981年九月廿九出生于南安洪濑 1982年5月28日被抱养,父亲家在洪濑,爷爷家在康美。1997年于南安市“宝莲中学“初中部毕业 1997.12.12-2000.12.12服役于三明消防支队梅列一中队、特勤中队,期间任副班长及战斗班长职务,期间获“优秀士兵”称号及多次各级嘉奖 1998年荣获三明市消防支队十五大知识竞赛第一名 1998年6月参加南平抗洪救灾,获支队嘉奖 1998年11月参加福建消防总队阅兵,获大队嘉奖 2000年加入* 2001年获得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辅导三等奖 2001年3月-5月于晋江池店浯谭联防队工作 2001年5月-2004年4月、2005年2月-2007年10月于泉州晚报社做保安员 2001年开始发表文章 2006年发表散文、杂文、现代诗等共计60篇 2009年获得泉州网温陵社区元霄节征文一等奖 2009年发表文章130篇以上 2009年9月3日-2009年10月14日于南环路旭辉电子有限*做保安员 2007-2011年在泉州各市、县、区进行间断性摩托车载客 2010年3月—2011年4月于“世纪之村”*责编泉州人民广播电台每周90分钟节目,独自负责所有新闻素材提供、草稿撰写并发布网上新闻2010年发表文章270篇以上 2011年1月30日被当选为南安市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南安市青年文学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秘书长 2011年5月加入福建省作家协会 2011年发表文章250篇以上 2012年2月9日——2012年4月9日于*鄯善豪盛石材,杂工、卸板 2012年5月19日获得泉州市文学奖 2013年2月25日——2013年6月1日于泉风文化传媒,从事文字编辑,单独编辑完成《泉州一本玩透》、《第二届关帝文化节》、《关帝文化论文集》等及多份地图的文字及专访2013年8月27日——……于南安市锦堂园艺工程有限*,副总2014年2月被评选为最具影响力南安市*员微故事人物2014年3月27日被增补为南安市政协文史委员2010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个人文集《靠近大地》,*版本图书馆CIP数据:(2010)第262325号。当代*流行刊物著名作家丁立梅作序,南安市副*李清安主编,270页。

该书由知名作家丁立梅作序,流行杂志《现代妇女·爱尚》今年第一期作为重点推荐,已在南安市新华书店等上架推出。有关《靠近大地》的书评见刊于《吉林日报》、《厦门文艺》、《黔南日报》等近十家报刊。《靠近大地》的电子书也已在北京书生网与中文书刊网上架!

一:洪少霖个人资料

足迹到过的地方:晋中介休、运城、北京、西安、三门峡、南昌、广州、梅州、温州、三明、南平、建瓯、龙岩、漳州、莆田、厦门、东山岛、云水谣、福州、吐鲁番、鄯善、库尔勒、柳园、敦煌、武汉、福鼎、霞浦、太姥山、嵛山岛、南澳岛、锦州、汕头、汕尾……

个人已完成3000篇散文、随笔、小说、诗歌等,约200万字。2001年开始在海内外正规纸质报刊,

如:

1,杂志类:《人生》、《人民教育》、《意林》、《南安*史》、《健康与素食》、《炎黄纵横》、《青年记者》、《杂文选刊》、《经典杂文》、《决策探索.上半月》、《写作》、《做人与处世》、《知识窗》、《思维与智慧》、《散文诗》、《疯狂阅读》、《感悟.睿版》、《*铁路文艺》、《*林业》、《安全与健康》、《成功.感动人生》、《养生大世界》、《黄河黄土黄种人》、《现代妇女·爱尚》、《闽南》、《闽南风》、《泉州*史》、《*职工教育》、《江门文艺》、《人事天地》、《方圆》、《福建宗教》、《福建道教》、《少年作家》、《大科技》、《澳洲彩虹鹦》(澳大利亚)、《文萃》(香港)、《小品文选刊.下半月》、《大众文艺》等;

2,报纸类:《人民日报,海外版》、《国际日报》、《大公报》、《新民晚报》、《文萃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甘肃日报》、《宁夏日报》、《侨报》(美国)、《人间福报》(*)、《世界日报》(菲律宾)、《团结报》、《人民代表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太原日报》、《成都日报》、《福建日报》、《河北法制报》、《北方法制报》、《*文化报》、《*邮政报》、《*石油报》、《*航天报》、《*矿业报》、《*电视报》、《*科大报》、《*建材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京郊日报》、《新快报》、《半岛晨报》、《华东旅游报》、《江西晨报》、《汕头日报》、《汕尾日报》、《青岛日报》、《兰州晚报》、《福州日报》、《厦门日报》、《三明日报》、《泉州晚报.海外版》、《珠江晚报》、《上海中医*报》、《上海老年报》、《华夏酒报》、《城市金融报》、《新闻晚报》、《福建侨报》、《福建科技报》、《精神文明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海峡都市报》、《贵州都市报》、《浙江工人日报》、《深圳特区报》、《大众卫生报》、《农村信息报》、《家庭主妇报》、《石油管道报》、等200多家报刊发表1000多篇个人原创作品;

个人作品被收入《特别行动》、《爱的脚步》、《穿越历史*云》(熊志强主编)、《品读泉州》(宋长青主编)、《幸福禅》(释永信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七篇)、《*文学年鉴-2010年》五篇、《武荣拮英》(南安市文联主编)、《福建省职工诗文集——放飞梦想》(福建省总工会编)等图文集;

个人作品被收入**图书馆、各省市图书馆、泉州市档案馆馆藏。

个人事迹曾被人民网、新民网、新浪官方网、网易新闻中心、*军创网、*保安、*职工教育、泉州晚报、海峡都市报、东南早报、现代青年报、泉州青年报、南安商报、南风、泉南等数十家媒体报道。

洪少霖获得过的奖项(四十多次)部分目录:

1999年荣获三明市*消防支队十五大知识竞赛,一等奖

2001年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你的样子》辅导,三等奖

2007年泉州晚报“玉润轩杯”婚事记忆征文,三等奖

2009年泉州网温陵社区元霄征文,一等奖

2010年《泉南会刊》先进通讯员、优秀撰稿人

2011年泉州晚报“请为报社提建议”活动,最高奖。

2011年海峡都市报“五一随手拍,寻找最美劳动者”活动,一等奖,

2011年泉州市“城市建设管理年”金点子征集活动,三等奖

2011年惠泉啤酒庆祝*90周年征文,二等奖

2011年“我的幸福观”征文,主办单位:广东*,三等奖

2011年“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征文(山西法制报、山西消防总队主办),三等奖

2011年度,泉州市文学奖

2014年,南安市*员微故事最具影响力人物

2014年,仙公山征文三等奖

鲁迅的个人资料

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

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

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和北京*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

笔名,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所通缉,

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

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

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自由运动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民权保

障同盟,反抗国民**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

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

支持了“未名社”、“朝*”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

《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

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

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

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

《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

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为

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成立后,

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

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

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

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

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下面是具体的: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社会、文化、人世与人心的思考。

1898年,18岁的鲁迅,揣着慈母多方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了家乡,到异地去寻求新的出路。他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又改入路矿学堂。在求学期间,鲁迅开始接触物理、数学、化学等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并阅读外国文学与科学著作。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更给他带来了一阵惊喜,他从《天演论》所介绍的进化论学说里,接受了一种自强、自立、自主的人生哲学,同时强烈地感受到在激烈竞争的世界里,处于落后地位的*民族的危机。

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两年后怀着“科学救国”的梦想,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希望毕业以后回国救治像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在仙台,他虽然也遇到了像教解剖学的藤野严九郎先生那样关心自己的老师,但也不时受到歧视;特别是有一次课堂里放映记录日俄战争的幻灯画片,看到一个替俄军当侦探的*人*本军队捉住杀头,旁边竟站着一群*人在围观。鲁迅受到极大刺激,由此觉悟到医治精神上的麻木比医治身体上的病弱更为重要,改变*第一要著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当推文艺。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他和朋友们热烈地讨论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并于1903年、1907年、1908年公开发表了第一批论文,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思想,呼唤“精神界之战士”。

鲁迅于1909年回国后,一直在痛苦地思索,沉默了将近十年。直到1918年*前夕,才在朋友的鼓动下,提笔写了《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这是*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小说通过一个“狂人”之口,对几千年的旧传统提出了大胆的质问:“从来如此,便对么?”揭露*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小说发表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震动,鲁迅一发不可收,连续写了多篇小说,后来编为《呐喊》《彷徨》两本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后来对自己的创作追求作过说明,说他写小说的目的是要使*人民觉悟起来,“改良这人生”,因此小说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最关注的是下层社会“不幸的人们”,创作了许多以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开拓了*现代文学的描写题材。鲁迅在观察与表现他的小说主人公时,始终关注的是“病态社会”里的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病苦”。因此,在《*》里,他仅用一床“满幅补钉的夹被”暗示了华老栓一家生活的贫困,正面展开描写的是他们吃人血馒头的精神的愚昧。在《故乡》里,最震撼人心的不是闰土的贫穷,而是他一声“老爷”所显示的心灵的隔膜。《祝福》的深刻性正在于描写了祥林嫂在封建神权下所感到的*。鲁迅同样严峻地揭示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创伤与危机:辛亥革命时期独战多数的英雄,在强大的封建传统的压力下,像一只蝇子飞了一个小圈子,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在颓唐消沉中消磨着生命(《在酒楼上》);五四时期勇敢地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眼光局限于小家庭凝固的安宁与幸福,既无力抵御社会经济的压力,爱情也失去力量,只能又回到旧家庭中(《伤逝》)。

鲁迅还说过,他写小说,是因为青少年时代许多痛苦的记忆,使他不能忘却。于是,当年在日本幻灯片里所看到的那些围观的麻木的*人(鲁迅称之为“看客”),就不断地出现在他的小说中:在《孔乙己》里,主人公的不幸(包括他被丁举人残忍地打断了腿),没有引起周围人的任何同情,大家只是围观着取笑他;在《祝福》里,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去听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了”的“故事”,并不是出于同情,而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无聊的生活中寻求点刺激。而这些人在听厌了之后,又立刻唾弃,对祥林嫂加以又冷又尖的笑。人们就是这样鉴赏着他人的痛苦,这不仅是麻木,更显示了一种人性的残酷。而在《*》里,小说真正的主人公夏瑜怀着“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的信念,自觉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老百姓却急急忙忙赶着去“看”他被杀,茶馆里的茶客更把他的受害作为闲聊的谈资。先驱者的一切崇高的理想与流血牺牲,全都成了毫无意义的表演。在这些描写的背后,读者不难感觉到,鲁迅用一种悲悯的眼光在“看”。他的小说正是对现代*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鲁迅如此无情地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鲁迅由此开拓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对人的灵魂的毒害与咀嚼。

最充分地体现了鲁迅小说的这种“民族自我批判”(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改造国民性”)特点的,无疑是他的代表作《阿Q正传》。鲁迅自己说,他写这篇小说是为了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并且说“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阿Q)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于是,*的读者也就永远记住了,并且永远摆脱不掉这位头戴毡帽的阿Q。鲁迅在他身上发现的是“精神胜利法”:尽管阿Q处于未庄社会最底层,在与赵太爷、假洋鬼子,以至王胡、小D的冲突中,他都是永远的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的态度。或者“闭眼睛”:根本不承认自己的落后与被奴役,沉醉于没有根据的自尊之中:“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或者“忘却”:刚刚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响过以后,就忘记一切而且“有些高兴了”。或者向更弱小者(小尼姑之类)发泄,在转嫁屈辱中得到满足。或者“自轻自贱”,自甘落后与被奴役:“我是虫豸——还不放么?”在这些都失灵以后,就自欺欺人,在自我幻觉中变现实的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说一声“儿子打老子”就“心满意足的得胜”了。甚至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两个嘴巴,“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也就心平气和,天下太平。而一旦造起反来,也是做着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奴役他人的梦。因为鲁迅,人们终于认识到自己与他人身上的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是*民族觉醒与振兴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因此,小说的结尾,阿Q在走向法场前的一瞬间,突然感到可怕的狼一样的“眼睛”在“咬他的灵魂”,高声一叫:“救命……”所有的*人读到这里,都被震动了。小说后来翻译成多种外文,许多外国读者也在自己或同胞身上发现了阿Q,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就表示,阿Q让他想起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这或许表明,阿Q的“精神胜利法”揭示的是一种人类精神现象;鲁迅的《阿Q正传》可以说是一部“为人类写作”的作品,它不仅是最早介绍到世界去的*现代小说,也是*现代文学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伟大代表。

鲁迅的《呐喊》《彷徨》不只是以“表现的深切”震撼人心,而且以“格式的特别”吸引了广大读者。早就有人指出,鲁迅的每一篇小说都试验着采用一种新的形式,很少有雷同,充分显示了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例如,他的《狂人日记》用的是“日记体”,按照“狂人”心理活动的流动来组织小说。《孔乙己》又别出心裁地选用酒店的“小伙计”来讲述故事,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同时观察与描写孔乙己的可悲与可笑,看客(酒客与老板)的麻木与残酷,而“他”自己也逐渐参与到故事中来,先是“附和着笑”,后又冷酷地拒绝了孔乙己教自己识字的好意,终于成为“看客”中的一员。《*》更是出人意料地将小说的主人公夏瑜置于“幕后”,而以主要篇幅描写人们对他的牺牲的种种反应,让读者在自己的想象中来完成他的形象。《故乡》《祝福》这样的“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都讲了两个故事:在讲述“他人”的故事(闰土的故事、杨二嫂的故事、祥林嫂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我”的故事,因而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两类故事互相渗透、影响,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结构。鲁迅这样自觉的形式试验,使他成为“创造新形式的先锋”,深刻地影响着后来的作者。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1928年出版)和散文诗《野草》(作于1924-1926年,1927年出版)。这是两部写法与风格迥异的现代散文的经典。《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在报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鲁迅大概是回想起幼时,水乡的夏夜,在大树下乘凉,听老人们谈闲天、说故事的情景。《朝花夕拾》也是在谈闲天,是对生命的童年时代(“朝花”)的回忆与重提。于是,在鲁迅生命历程中,留下印记的人和事都一一流泻在鲁迅的笔端:民间传说中的“无常”,父亲的病,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还有我们没有提及的幼时的保姆“长妈妈”,一生坎坷的老友范爱农,等等。鲁迅是怀着温馨的爱去回忆的,从中显露出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含着一种深沉的悲哀。《野草》是另一类散文,是“梦”的产物:全书三分之一的篇章都以“我梦见”为开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奇诡的世界:夜半时分的幻觉中听见“吃吃”的声音(《秋夜》);“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影”来“告别”(《影的告别》);青白的冰谷中看见“*火”,“有炎炎的形,但毫不摇动,全体冰结,像珊瑚枝”(《*火》);“狗”追着“人”,大声质问,“人”拼命“逃跑”(《狗的驳诘》)……鲁迅把他在儿时敷演童话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借以表达自己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情绪与心理,对人的生命进行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鲁迅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读者也因此有机会借《野草》去窥见鲁迅灵魂的深处。

鲁迅在进行小说、散文创作的同时,又在《新青年》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杂文。五四前后,他在北京期间所写的杂文,编有《热风》《坟》(其中一部分是世纪初写的论文)《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集。1926年8月至1927年10月,鲁迅因北方反动势力的迫害而南下,先后在厦门大学与广州中山大学任教,这一时期的杂文主要收在《而已集》里。1927年底,鲁迅定居上海,开始了他“最后十年”的生命历程,并以主要精力进行杂文创作。先后出版有《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等。

鲁迅曾经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作为一种报刊文体,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作出最迅速的反应,并及时得到社会的反响。因此,它是鲁迅这样的时刻关注*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知识分子,与他所处的时代保持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鲁迅又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并因此把杂文分为“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两类。鲁迅一生都在战斗,怀着“立人”的理想,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民族的奴役、阶级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老人对少年的摧残、强者对弱者的侵犯,等等)。他说他这样做,并不是个人的意气,而是为了*与人类的“将来”,因此他的一切批评“实为公仇,绝非私怨”。鲁迅的15本杂文集,就是从五四前后到30年代中期*社会的忠实记录,就是一部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而作为一个作家,鲁迅更为关注的是在历史事变背后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反应与变动。鲁迅曾充满自信地说:“‘*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杂文就是一部活的现代*人的“人史”。如果要真正了解*的社会与历史,特别是要了解*人,那就读读鲁迅的杂文吧。

鲁迅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奉献出了一本小说集《故事新编》(除3篇写于20年代,其他大都写于1934年和1935年,1936年出版)。这是身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鲁迅对“故事”(古代神话、传说与史实)的“新编”(新的阐释与激发)。进入鲁迅文学世界的古人,或是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女娲(《补天》)、后羿(《奔月》)、夏禹(《理水》);或是历史中的圣贤人物:孔子、老子(《出关》)、墨子(《非攻》)、庄子(《起*》)、伯夷、叔齐(《采薇》),等等。在传统文本里,这些人都居于高堂圣殿,神圣不可侵犯,但到了鲁迅的笔下,却全都回到日常生活情景中,抹去了英雄的神光,还原于常人、凡人的本相。因此,《奔月》不写射日英雄后羿当年的赫赫战功,而竭力写他功成名就“以后”,成为普通人的遭遇:天下的鸟兽全被射*,再无用武之地,只能整日为吃食而奔波;被人们冷落、遗忘不说,学生也来暗算自己了,最后连老婆(嫦娥)也远走高飞:这“先驱者的命运”的思考与表现,发人深省。《非攻》里的墨子在完成了止楚伐宋的历史业绩“以后”,并没有成为英雄,却遇到了一系列的倒霉事:被搜检了两回,募去了破包袱,“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这最后一笔苦涩的幽默,才真正令人难忘。整部《故事新编》充满了鲁迅式的幽默,而骨子里仍然藏着固有的悲凉;此时的鲁迅正面临*亡的威胁,处于身心交瘁之中,却能写出如此从容、洒脱的文字,这正意味着他的思想与艺术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1936年10月19日,这位本世纪*与世界的文学大师,放下了手中的笔;这位思想的巨人,停止了思想。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三个字:“民族魂”。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这学校怎么样啊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开放分类:大学、高职、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性、河北工院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河北工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高校,隶属于河北省教育厅。学院有着二十多年的职业教育历史和高等教育经验,面向全国招生,毕业生遍布全国。学院位于环境优美、学术气氛浓厚的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西南高教区,毗邻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文化教育单位。学院总占地890亩,藏书 37.78万册,在校学生9700多人。院内建有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实验楼、综合楼、办公楼、礼堂、学生公寓和400米跑道标准田径场等,拥有*职业技能鉴定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70个多专业实验、实训室。院内建筑有序、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是石家庄市*命名的“花园式庭院”。学院占地600多亩的新校区已于2005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

学院设有材料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环境与化学工程系、计算机技术系、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建筑工程系、法律与经济贸易系7个系,专业设置以工科为主,兼办文财经管等67个社会急需的实用技术专业,其中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数控技术、环境工程、化工工艺、现代家政艺术、计算机软件、会计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为*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学院共有教职工670人,专任教师460人,教授20人、副教授150人,学院拥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水平高、造诣深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院以“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负责”为宗旨,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方针,在大力推进学生素质拓展、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努力做到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除培养学生本专业的一技之长外,还帮助他们学习各种实用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学院是河北省教育厅认定的学分制试点学校,学生可根据自身状况,灵活选择修业年限。

学院实行开放办学,先后派22名教师到德国、美国、加拿大、泰国、澳大利亚等*进修、考察,并常年聘请外籍教师为学生授课.1992年,经省教委、冶金部推荐,*教委批准为*–加拿大国际交流学校.1996年与加拿大湖地学院、萨斯喀彻温应用技术学院结为姊妹学院,并联合开办汽车维修专业。2001年与新加坡 TST沃登*联合开办酒店管理专业; 2002年,河北省教育厅推荐六所高校与加拿大圣力嘉学院开展联合办学,我院是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其余五所均为省内著名的本科院校),合作办学为我院汲取国际先进的教育经验和学生留学深造创造了条件,每年都有多名学生到国外带薪实习或就业。

学院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全省率先设立了招生就业指导中心,除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专接本考试,提供报名、辅导服务外,该中心全力以赴为毕业生联系工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使我院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用人关系,如石家庄钢铁*、邯郸钢铁**、石家庄制**、北京京东方科技*、邢台钢铁*、中韩合资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江苏沙钢*有限*、河北省直汽车维修总*等单位。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受到省领导的赞誉。连续多年被河北省人事厅命名为“河北省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先进集体”,被河北省招生委员会命名为“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多年来,学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6000余名各级各类技术性人才,走出了一条创业、改革、发展、进步的成功之路。1996年学院被推选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常务理事单位,并先后荣获“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五四红旗团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鲜明的办学特色

我院始终坚持特色办学之路,首先在选择开办专业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立足河北工业全局,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技术应用型人才。金属材料工程、冶金技术、家政服务(现代家政艺术方向)等专业独具特色,毕业生供不应求;数控技术、会计专业把握专业发展脉搏,成为本行业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其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参加大量的实习实训。学校现有70多个专业实验室和一批稳固的实习基地,如石家庄钢铁*、邯郸钢铁*、石家庄焦化厂、华北制**、省直汽修*、石家庄制**等,加上学校每年不低于100万元的实训投入,为学生掌握新技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在取得专科毕业证的同时可取得各种上岗证或等级证,如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汽车驾驶证、CAD制图员证、电算会计证、车铣焊钳上岗证等。独具特色的专业、合格+特长的毕业生必将在未来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大展宏图。

●灵活的培养机制

我院根据学生的不同要求和用人单位的需要,采取灵活机动的培养方式。一、学分制:我院大部分专业的基本学制为三年,学生可根据自身状况和兴趣爱好,灵活选择学习进度及选修课程,在二至五年内完成学业。二、按类或岗位群招生:学生入学时只填报大类或岗位群,经过一年半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后,再根据用人单位具体的专业人才需求及学生个人的特长和兴奋点选择专业方向,将学生个人的就业需要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避免在高考时填报专业的盲目与困惑。三、跨专业的岗前培训:热爱自己所学专业,但就业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参加学院的跨专业岗前培训,掌握一至两项社会急需的专业技能,由学校推荐先就业,再适时发挥自己原专业的特长。四、专接本服务:对有升学深造愿望的学生,我院提供报名、考试、辅导等一系列服务,并与省内本科院校有良好的关系,学生可通过专接本考试,进入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等本科院校三年级学习。五、大学生在校自学本科考试、业余函授本科教育。六、合作办学专业赴加拿大留学服务。灵活的培训方式充分照顾和保证每一名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愿望。

●丰富的校园生活

我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因而使我院的毕业生倍受用人单位好评。学生社团80多个,有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创业*、文学社、足球俱乐部、篮球协会、绿色之友协会等,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院经常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运动会、联欢会、游艺会等,并积极参加省级大学生活动。曾获得全国手绘画第二名、河北省“世纪之星”英语演讲第二名、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篮球亚军、河北省大学生演讲第三名、河北省科技文化艺术节DIY设计第二名等。

●多种助学、奖学、*学金

学院为帮助每一名莘莘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并鼓励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设有多种形式的助学、奖学、*学金。学院每年向贫困生提供近200个勤工助学岗位。设有*级奖学金、院级综合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其*家级奖学金甲等6000元/年.生;乙等4000元/年.生。院级综合奖学金特等1000元/年.生;一等奖学金700元/年.生;二等奖学金500元/年.生;三等奖学金200元/年.生,获奖比例为41%。单项奖学金100元/年.生,获奖比例为5%。企业奖学金有济源定向奖学金、首钢奖学金、首钢助困金、淮钢奖学金等。另学院与省农业银行签有银校协议,可帮助贫困学生办理助学*。

●广阔的就业前景

我院以学生为本,以对学生和家长高度负责为宗旨,设置专门机构,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从而使我院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学院已为全国25个省市培养了18000多名各类技术人才,学生在冶金、机械、化工、电子、通讯等行业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我院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深受各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和好评,许多毕业生已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学院连续四年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等学校前茅,并连续3年获河北省人事厅授予的“河北省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2003年的就业指导工作受到龙庄伟*的亲笔批示和表扬。学院的积极努力和毕业生的优秀表现,赢得了省内外多家单位的认同,石家庄钢铁*、邯郸钢铁**、邯郸纵横钢铁*、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石家庄制**、华北制**、河北省汽车贸易*、保定长城汽车股份有限*、京东方科技**、首钢等单位与我院建立了稳定的用人关系。学院总体就业率不低于85%,部分专业可达98%以上。我们相信,现代工业的新技术革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会为我们工院的毕业生提供更多更理想的就业机会,河北工院和广大毕业生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学院概况(08版)

[编辑本段]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示范性高职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河北省钢铁冶金职教*牵头单位、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

作为河北省唯一一所省属冶金类高职院校,学院始建于1958年宣化龙*钢铁*技术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河北冶金职工大学与河北省冶金工业学校合并组建,下设宣钢分院。

学院位于省会石家庄市,占地959.1亩,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465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299.6万元,馆藏图书68万册,建有两个标准田径运动场和一个风雨*场。建有轧钢、冶炼、冶金自动化等12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2个;与首钢、唐钢、邯钢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72个。建有*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院现有在校生9268人,教职工635名。设置招生专业46个,设有金属材料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环境与化学工程系、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计算机技术系、建筑工程系、法律与经济贸易系、基础部、政体部、成教部和高职教育研究所。

学院坚持“立足冶金,服务河北,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形成了“产学互动、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钢铁生产链和“绿色钢铁”,形成了轧钢、冶炼、冶金环保、焦化、冶金设备和冶金自动化等6大特色专业群。与开滦精煤、河北建滔等企业合作开展了“定岗”教学,为鞍钢、首钢等企业开设了“订单培养”冠名班,为邯钢、天铁、纵横等企业开设了“学做交替”冠名班。多家企业为学院提供了奖学金、奖教金。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大冶金企业,在河北冶金企业享有“工段长摇篮”的美誉。

学院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92人,38位教授(正高工)中有21人来自企业,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221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4项、冶金科技进步奖2项,省科学院杰出成就奖1项,获*专利14项。

学院教学改革成果丰硕。建有*级试点专业1个、省级试点专业7个,已建成省级示范专业6个。建成*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与企业合作,*了525门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138部,公开出版教材249部,入选*“十一五”规划教材13部。

学院是*冶金高职学会副会长单位、河北冶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北冶金学会副会长单位、河北钢铁政产学研联盟成员单位。河北省“阳光工程”省本级培训机构、河北省焦化企业职工培训中心、河北省县级环保干部培训基地、河北省*染治理设施营运培训中心教育基地。先后为邯钢、济钢、淮钢等企业“量体裁衣”*企业职工培训“学习包”45套,出版的全套30本冶金行业和16本焦化行业培训规划教材,在全国广泛应用。近年来累计培训企业职工、“阳光工程”农民工和职教师资两万余人。

学院与四川乐山、青海交通等西部省份8所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实地教师培训、联合培养学生等项目;与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职院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学院是*高职外事学会副*单位、河北省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定点单位。自1990年始,先后与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国外院校合作开办专业,常年聘请5-10位外籍教师,互派访问团队30余次。

学院把“铁的纪律,钢的意志,火的热情”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肯吃苦、上手快、责任心强,“双证”通过率达92%。首钢、宝钢、鞍钢等企业提前一年预订毕业生,冶金类专业连续7年就业率达100%,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诸多媒体的关注。新华网、《河北内参》先后以“河北工院是如何*大专生就业难题的”为题进行了报道,省领导做出批示,充分肯定了学院的就业工作。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先进集体。

放眼未来,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快速腾飞,河北向钢铁强省的战略转变以及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赋予学院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神圣的社会使命!学院将秉承“明德、团结、自强”的校训,发扬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特色优势,全力打造全国钢铁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助推河北经济和钢铁产业走向辉煌!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史

[编辑本段]

1958年,筹建“龙*钢铁*技术学校”。

1959年,组建“龙*钢铁工业学校”(简称龙*钢校)。

1961年,龙钢卫生学校合并到龙*钢校。

1976年,组建河北冶金“7.21”工人大学。

1979年,成立河北省冶金工业学校。

1980年,河北冶金“7.21”工人大学更名为河北省冶金职工大学。

1982年,河北省冶金职工大学正式成为一所*高等学校。

1991年,河北省冶金职工大学与唐山钢铁*(简称唐钢)职工大学实行联合办学,同时设立总校,校名为河北冶金职工大学(简称职大)。原河北省冶金职工大学则更名为河北冶金职工大学宣钢分校;原唐山钢铁*职工大学更名为河北冶金职工大学唐钢分校。职大总校设在河北省冶金工业学校。

1999年,在河北冶金职工大学与河北省冶金工业学校基础上建立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同时撤消河北冶金职工大学、河北省冶金工业学校建制。

2000年,原河北冶金职工大学宣钢分校更名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钢分院;原河北冶金职工大学唐钢分校更名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唐钢分院。

2003年,唐钢分院*成为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河北外贸学校并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学院南校区建设正式启动,一期征地354.117亩。

2005年,南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校徽、校训、校风、校歌

[编辑本段]

●校徽

(1)校徽外形为圆形,中心部分由变型的汉字“工”作主体,是标志的主体内容。“工”字上半部像一个扳手,稳重有力,是工业的象征;下半部是一个倒写的字母“C”,即英文college的字头。图形本身有“工业学院”的涵义。图形的整体又像一个跳跃向上的人,展现了工院人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象征了工院人拼搏向上、奋斗不止的自强精神,与校训暗合。圆形的稳定感和中心“工”字的动感相得益彰,显示出学院上下团结一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持续的影响力,与“成为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目标追求相一致。

(2)在外缘部分的上部和下部,分别用中英两种文字标明了校名,中文采用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的题字,字体飘逸飞动,既体现了学院深厚的办学实力,也表明工业学院同样充满了人文精神的生机与活力。英文用沉稳庄重的黑体,以象征学院的深厚积淀。

(3)校徽图形由蓝、灰两色构成。蓝色是工业和科技的象征色,灰色代表“银领”,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与学院“工业”“职业”“技术”的教育定位相吻合。

●校训

明德团结自强

一是人为本,德为先,培养师生崇高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

二是讲团结,干事业,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自立自强,奋斗不息,永远保持艰苦奋斗、拼搏向上的工作作风。

●校风

勤奋务实创新

一是诲不倦,学不厌,树立勤勉的教风和学风;

二是求严谨,讲务实,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三是谋创新,图发展,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

●校歌

众手托起明天的太阳(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歌歌词)

第一段:期待的目光,闪烁求知渴望;温馨的校园,洋溢桃李芬芳。

美丽的河北工院,是一座知识的殿堂,追循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众手托起明天的太阳,托起明天的太阳。

勤奋务实,开拓创新,是我们前进的脚步;

团结自强,拼搏向上,是我们腾飞的翅膀;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们永恒的信念;

为国争光,为校争光,是我们崇高的理想,理想~

第二段:厚德的土壤,培育英才栋梁;坚贞的志向,奠基事业辉煌。

可爱的河北工院,凝聚和谐的力量,众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众手托起明天的太阳,托起明天的太阳。

勤奋务实,开拓创新,是我们前进的脚步;

团结自强,拼搏向上,是我们腾飞的翅膀;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们永恒的信念;

为国争光,为校争光,是我们崇高的理想,理想~

宿舍六人,最强的系是冶金系,可以去学校的网站上看看,或者去我们的贴吧里看一下。欢迎大家来我们学校!

工院一名大二学生

本文链接:http://www.ynbright-edu.com/html/879657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