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和生活

小学教育论文网?关于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网?关于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论文

目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承担着培养合格小学教师的重担。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教育专业论文篇一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网络成瘾对儿童影响的特征,网络成瘾对儿童的消极影响入手,对儿童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网络成瘾的预防及*方法。

【关键词】网络成瘾;儿童;影响;应对策略

前言

互联网在*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网民人数呈现出加速度上升的势头。网络也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构筑了新世纪的一道亮丽的科技、文化、教育景观,融入人们无法逃避的社会生活。互联网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已日渐成为儿童日常工作、学习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网络成瘾对儿童影响的特征

互联网在*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网民人数呈现出加速度上升的势头。网络也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构筑了新世纪的一道亮丽的科技、文化、教育景观,融入人们无法逃避的社会生活。互联网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已日渐成为儿童日常工作、学习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广泛的积极作用的背后,也有使人精神堕落的陷井,这些网络陷井就是网络成瘾症,它产生着巨大的反作用,直接危害着社会的健康发展,危害着广大的儿童。

网络成瘾,是指由神经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以精神*,躯体*,心理障碍及人格改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导致社会功能活动受损的一组症候群。对社会及家庭造成很大的伤害。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全球普及和网络应用的日常化,因沉溺网络不能自拔而产生的上瘾问题成为了现代社会新的心理问题。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被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有时也简称为“网瘾”或“网痴”,简单地说,就是对以网络为载体的内容及形式发生过度迷恋而超出一般尺度,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的状态。它是一种心理异常的新型疾患,主要表现为网络*作时间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难以自拔,沉湎于网络世界,因此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或对现实生活极度不满。初始时只是精神的依赖,以后即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不良*。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确定存在异议,但依然有其共同之处,即:人际关系的和谐,自我的接纳与认可,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有效的自我控制能力,心理创伤的自我恢复能力,符合社会现实的适度行为等。结合以上标准,分析网络成瘾症的表现,发现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各项标准所规定的范围:认识到无节制上网的危害性,但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过度满足于虚拟空间,而疏离于现实社会;情绪状态表现极端化,上网时过度兴奋,下网后持续低迷。此外,还间接地反映出自我评价消极、人生目标不确定等不良*。网络成瘾症者无论从行为、情感还是思想意识方面都超出了正常人群的一般尺度,而发展成为一种畸形的、为追求快感而脱离现实世界的异常人群。网络成瘾行为在各类人群中都有存在,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儿童。

网络成瘾还会造成儿童厌学,厌学是目前儿童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儿童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症对儿童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二、网络成瘾症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

1.上网已占据患者的身心;

2.只有不段的增加上网的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的时间比预定时间长;

3.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

4.每当因特网线路被掐断或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5.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方法;

6.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网络的程度;

7.因为迷恋上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8.在投入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忍不住还是要去上网;

9.因长时间迷恋网络而导致睡眠规律紊乱、倦怠、颤抖、视力减退、头疼、头晕、食欲不振等躯体*。

表现:

1.网络依赖:不段增加上网时间,以上网虚拟空间来逃避现实生活环境;

2.精神*:情感淡漠,行为异常。

3.躯体*:不自主敲击键盘动作,倦怠,颤抖,视力下降等。

三、网络成瘾对儿童的消极影响

网络成瘾对儿童自我发展确实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同时也剥夺了自我发展的必要现实条件。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儿童在本能的欲望冲动与现实的社会制约及道德规范之间无法达到平衡,影响到其人格结构的和谐统一;自我认同因缺乏现实的参考条件,而出现角色混乱,进而导致人格发展障碍,出现各类心理问题。互联网的特点是虚拟性、隐蔽性和开放性。虚拟性说明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存在差距,隐蔽性使参与者的行为不受他人监督,开放性则意味着任何人都有机会面对网络世界的一切内容,参与可能的一切活动。但是现实社会相对于网络世界而言是真实性、局限性和针对性并存的。儿童的任务是从儿童时代走向*社会,他必须学会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内化有关的道德观念。因为本身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局限,社会通常对儿童有一定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儿童的自身防御力的不足。但是网络世界里,这些保障都丧失了。在无限制的、充满无限诱惑力的世界中,他们尚不成熟的自制力难以抵挡网络世界不良因素的侵袭。网络成瘾症的儿童,在网络世界的身份与现实世界的身份是不一样的,其内心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严重依赖网络而获取快感的儿童,很难适应现实社会。

同时,前者要求儿童能够有足够的自我监控能力,能够自我约束和限制,以阻止非道德化的行为出现,这样的自我控制能力既有利于儿童被社会接纳,同时也有利于儿童接纳社会。可以使自我内心不会因违反道德而受到谴责,进而完成了内在价值观的统一与和谐。但是,由于网络缺乏强有力的控制力,所以儿童完全可能会因为缺乏必要的监控体系而放纵自我,随心所欲,使自我道德的内化无法顺利完成,为以后的行为障碍留下后患。后者要求儿童不仅能够意识到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而且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社会传统对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期待是不同的。在儿童期,当一个男孩表现出过多的女孩倾向时,社会不会对其有更多的干涉,但是进入青春期以后,社会习俗会对性别角色不统一的人给予强大的压力。对异性好奇心剧增的中小学生,在网络交流中会尝试用异性身份体验角色,而长期的角色混乱,会使其在正当的性别角色发展期发生混乱,影响到自我性别意识的健康发展。

四、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及*

网络在带给人们新奇和快乐的同时,也往往会带给人们痛苦和沉沦。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的优势之处也正是其问题所在。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信息的丰富导致了思维的“怠惰”,交往的延伸却加重了现实社会中的情感困惑,个性的充分张扬、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中也夹杂着责任感的丧失、破坏欲的增强。人们对网络的迷恋还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疾病――“网络成瘾症”、人际关系障碍和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多重人格筹),而且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造成了诸如网络安全、网络病毒、网络*、网络黑客等方面的问题。网络这把无情的“双刃剑”给我们写下这样一条悖论:“网络本是人自由发展的良好空间,人本质展现的理想之地,却成为难以制裁的社会中最黑暗的角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着眼于网络带给人们的这些心理问题,教育中小学生正确区分网络中的虚拟社会与现实中的真实社会的异同,不能随意地不加选择地将虚拟社会中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带入到现实世界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应使儿童能从网上走回网下,“鼓励和引导儿童参加积极、有意义的现实活动,体验有形世界,感受和意识自我、他人的真实存在,形成发展共处、共事、共同生活的社会交往能力,并能以真实的‘人’的身份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教学走进生活、增强自身的实践性”。否则,任何基于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诸如“网络成瘾症”之类的网络心理疾病患者来说都只能是空谈目前对“互联网络成瘾综合症”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从对其他成瘾行为*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心理*是比较有效的技术之一,其中以精神分析、认知疗法、家庭*、行为*最为常用,而行为*是使用最多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行为疗法认为,成瘾行为是因为患者在长时间的行为过程中感受到了快感,这种感觉作为一种强化物将其行为固定下来。因此,这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既然可以通过强化的方式加以习得,也同样可以通过强化的方式加以消退。在行为疗法中,厌恶疗法、放松技术和系统脱敏等在成瘾行为*中都是常用的有效手段。网络成瘾的形成机制与其他成瘾行为(如酗酒成瘾、吸*吸毒成瘾、*物依赖)的形成机制一样,是因为感受到了快感,这种快感在刺激(网络)的不断强化下,形成了稳定的行为模式。所以,行为疗法应注重于消除上网带来的快感和无法上网造成的心理压力。

现以行为疗法中的厌恶疗法为例,从理论与*技术上模拟进行网络成瘾的心理*。临床上厌恶疗法是把不良行为与引起躯体痛苦的刺激结合起来,使病人在发生不良行为的同时感到躯体的痛苦反应,从而使病人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而使其逐渐消退。

躯体痛苦反应的刺激可以通过想象引起,也可以通过*物等化学手段或电击、弹拉橡皮圈等物理刺激引起。例如让网络成瘾者闭上眼睛,想象因为过度上网而导致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不良*,还有父母和老师的责怪、成绩下降甚至失学等情景,使其强烈地感受到痛苦。同时,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催吐*引起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痛苦*。经过一段时间的*,当痛苦的体验与上网行为建立起条件反射,替代了由上网引起的快感后,上网成瘾行为就会消除。但还需配合其他疗法,如行为塑造法来巩固*效果,直到网络成瘾行为完全戒断。

另外,心理学家对上网者及家属还提出以下建议:严格控制互联网络的使用时间,一天中最多不要超过8小时;每天应抽出2―3小时与同事和家人进行现实交流;一旦发现有“互联网络综合症”的各种*出现,家属要强制限定患者使用网络的时间,并及时寻求相关*。

结束语

网络成瘾的概念也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有些反对者认为,“成瘾”这一术语是指有机体对某种*物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是用于摄入某种化学物质或麻醉*的行为,比如吸毒等,而网络用户对网络的着迷不同于对化学物质的依赖。也有人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被心理学家和研究者夸大的说法,“他们把人们在网络上花很多时间看作是一种成瘾,然而,有些人在阅读、看电视和工作上也花很多时间,并因此忽略了家庭、友谊和社会活动,却没有人把这些行为称为成瘾。”无论学术界如何争论,由于过度使用因特网而导致心理、社会功能受损这一行为已经存在,并严重影响到网民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影响到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炳南.陈家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中小学电教,2003,(10).

[2]杨玲.赵国军.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3,(1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教育专业论文

关于小学教育类论文

当前,我国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而学生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决定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教育类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小学教育类论文范文一: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问题分析

摘要:教育类课程是小学教育中的绝大部分教育内容,但是在现阶段中,课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推进教育水平的提升。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三个方面的。第一方面,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多以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为主,不利于学生的吸收。第二方面,教育课程中的理论性过强,缺乏实践机会,致使学习的知识难以融会贯通。第三方面,课程中存在过稿的壁垒,学科之间联系薄弱,不仅如此,课程内容缺乏新意。因此,在教育类的课程改革中,应该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其结构,优化配置;还应该积极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更具有意义的内容;强化教学方式的更新,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课程教学;学科

教育类课程,其含义是教育专业的课程,本身属于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是培养教师的专业性的保障。小学教育专业的开设时间比较晚,其目的是培养具备专业职业素养的小学教师。但是,由于开设时间较晚,所以其专业设置上并不是非常的成熟,整个教师培养过程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尤其是其小学教育的特性没有跟进,教学与实际情况存在脱节现象。另外一方面,课程设置还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是照搬陈旧的教学体系,但也正是因为如此,难以与其他类的教育专业区别开来。本文根据现实情况,结合教师教育的培养理论,分析其中的重要缺陷。并依据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研究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失衡

在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中,共分为三种课程,分别是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普遍教育课程。在现有阶段,不同地区对于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这就造成了课程结构中的失衡现象。由于教育观念的不同,造成了教师职业教育的差异化。事实上,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上的最大的争议就是关于“学术性”与“师范性”的侧重程度。在大部分的高校中,教育重点被倾斜向学科专业课程。这是我国教师教育专业所存在的弊病。为了避免其对小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建立该专业之初就极力地做出了改善。然而,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其课程结构仍然受到了该弊病的较大影响。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偏重于学科专业教育。从数据的调查上可以显示出此种现象。首先,在教学计划的课时分布中,大部分的普遍教育课程占40%左右,而教育专业课程的占有比例仅仅达到20%,而学科专业课程达到了30%,其余的是军训等课程,占10%。很明显可以判断出,在课程结构中,教育专业课程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虽然基础学科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作为培养教师的课程体系,必须在教育专业课程上投入充足的时间和资源,否则会影响到未来教育过程中的专业性。同时,由于课时不够平衡,有很多类似教学的基本素质教育课程都无法添加到其中,致使教师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所以,该专业的学生难以在专业性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这对于其个人的综合全面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课程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师范生在教学基础上造成薄弱,在教育科研上缺乏基础,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上收到制约。

2.“学科主义倾向”在教育课程长期存在

目前,教育课程的分布和设立是以学科为基础的,所以难以避免的造成教育专业的学习中充斥着十分严重的“学科主义”倾向。出于高校的评价标准和教育课程本身的不合理结构,“学科主义”得以在课程体系中长期存在。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不同学科的教育课程之间已经形成了很高的壁垒,体系之间缺乏联系,从而导致学生难以综合性的学习教育技能和知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学科主义”,也是由于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学科性强的设置可以保持较高的学术科研水平,从而获得了教学体系内的参与者的支持。这就不利于教育知识的融合和交流,也就无法给学生带来启发性的作用。这是一种现实和理论的脱离,在现实教育中,不可能只需要学科知识的运用,更多的是各方面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所以就在教育课程中,造成了以面对学科考试和大学测验的教学内容的泛滥,然而这些知识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难以发挥作用。

3.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单一,以理论和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教学

在现有的教育机制和教学模式里,理论的熟练应用被当作教师的主要技能。在这种教学观念下,教师的专业水平收到了很高的重视,但是将教学水平的高低影响因素归为学科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教育学心理的原理运用是不太科学的。“教育实践”被认为是教师学科知识和心理学等知识以及技能的结合。因此,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难以突破“理论比实践更重要”的固有观念,只能采用老旧的课堂教学和理论学习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流程是单方向的,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收到影响。不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只是单纯的接受和记忆,没有达到教学的实际目的。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遭到削弱,最终会影响到实际*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忙于记笔记和背诵,却没有对相关的疑问进行提出和探索,以致于教育知识的未充分消化。在这样的过程下,无法产生很好的结果。

二、改进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意见

(一)优化课程结构,实现三类课程的均衡配置

教师的职业性要求其具有学术研究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由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优秀的学生,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所以虽然学术水平很重要,但是并不是误解的学科专业能力。实际上,为了培养出杰出优秀的教师,并不能靠单纯的学科专业的学习,而是要注重其教育的综合性,将学术性和师范性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掌握所需要传授的具体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的过程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因为只有用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真正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优化课程机构,实现三类课程的配置均衡,是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相关的数据调车和实践研究,将课时按照以下规则进行划分是最合理的。学科专业、教育专业、普遍教育这三类课程应该各自占30%,剩余的10%应该分配给军训等实践类课程,对于前面课程中所学进行实际运用。但是,现实的可行性确实一个非常大的阻碍。在现阶段,教学计划中的总课时是有限制的,不能够在去随意的添加。只有从现有的结构入手,但是由于普遍教育的需求是刚性的,无法进行缩减;而学科专业的学时也存在不足的情况,所以只能从创新的角度去发现办法。经过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实际案例的考察,采取课程整合的手法是最优对策。将课程的配置上,以重视基础为主要原则,强调课程质量,缩减过于浪费的课程时间。从课程设置的观念和课程系统的构建上做出创新,这是有难度的。虽然现阶段,笔者提出的想法只是一种设想,但是在现有基础上的逐步发展,教师教育和教育专业的理论都会慢慢的更新,所以最终还是能够实现教育类课程改革的目标的。

(二)根据本科阶段的现实需要,构建合理的教育类课程体系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地总结经验,国际教育界和各个*队教育部门,教育的相关组织都提出来教育课程改革的观点。在本科阶段,小学教师教育类课程应该做出相应的变革,具体内容包括基础课程(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方法论课程(比较教育、科研技术)、教育的研究课程(教学评估、教育职业发展)、教育的整体研究(教育理论学)等等。为了推进教育课程改革,我国颁布了相关的方针政策,将教育学改变为教育学相关的学科群设置。由于本科和专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应该重视学生的教育类课程,使其与专科学习后的专业水平有一定的优势。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小学教育为对象,教育课程的改革包括一下三个方面:①基础理论课:以小学生为对象的心理学研究,和最新的现代教育学基本理论学习,将师范生的学科知识的获取作为目标的系列学科。②方法与技术性课程:着重培养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能力的提升等时间培训为主的课程组合③实践性课程:以实践为方式,培养教学实际*作能力,在实践中对教育水平进行检测,设置以实践为核心的课程。

(三)教育类课程组成结构的优化

在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下,国内的教育课程改革应该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根据国外的课程组成结构,分析其模式,主要三种:第一种,历时态,继时性模式;第二种,共时态,平行模式;第三种,整合,一体化模式。如果按照现有的模式继续推行下去,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作能力方面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国的现行模式中,较缺乏的是一体化的整合模式,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实际*作能力与专业知识之间有很大的隔阂。因此,探究一体化模式,积极推进课程的整合模式,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加强技术实践运用,在多项课程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用体系化和整合手段,来将教学实际与教学理论观点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正常推进,培养出专业而优秀的小学老师。

三、构建新的教育类课程实施模式尝试建构

“以反思实践为核心”的原理性课程的教学模式。师范生实习教育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要能运用理论对身边的教育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对自己的教育行动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教育工作,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但是,直接的“授受方式”———教师将所谓的目的、意义、地位、作用、任务、内容、原则、方法等“告知”和“给予”学生是不能完成这个任务的。师范生在长期的生活和经验中已形成了丰富的缄默(隐性的)教育认识和观念,其对于外显形态的教育理论的内化与建构有着一种不可逾越的中介影响。“当教育理论以授受方式进入师范生认知世界时便受到缄默教育认识的过滤和排斥。他们虽然在表层上习得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思想,但其实际思想和行为仍受到缄默式的‘民间教育学’支配,造成学甩、知行脱节。反之,当外显的教育理论与师范生内在的缄默教育认识实现‘联接’和‘对话’,形成一种相互支持、相互融通的关系时,这种缄默教育认识就会成为外显的教育理论进入师范生认知世界并实现内化和建构的‘主人’和‘向导’。所以,在教育理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灌输,而应该从师范生已有的缄默教育认识出发,引导他们对教育理论的真理性、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质疑、研讨、反省和重构;引导师范生运用教育理论来反思和检查其缄默教育认识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形成以“反思”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使得师范生的缄默知识与教育理论形成一种相互支持和转化的关系:以教育理论知识为参照,缄默教育认识得到澄清、修正和提升;教育理论在缄默教育认识的支持下实现内化和建构。

四、结论

教育类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整个教学计划的调整,需要全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指导。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只是提出了改革的建议,至于所提建议是否合理以及在改革中如何进行具体*作,还需要更多的、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健.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02):51-54.

[2]李跃红.*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3]孙军.*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D].*师范大学,2012.

[4]周鹏.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2.

[5]赵秀云.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6]樊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关于小学教育类论文范文二:小学教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运用

摘要:

赏识教育作为积极、激励性的教育方式,与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相吻合,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从表层上看,可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上发挥良好的作用。从深层上看,可以挖掘各层面的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激起的兴奋状态,使得教育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学生

一、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尝试

笔者工作的单位是农村小学,学生入学前基本没有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相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学生普遍基础差,在学习习惯和品性方面都有较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通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者往往在学生犯错误或学习成绩显著下降时,不分场合、不计方式地找缺点、挑毛病,甚至疾言厉色地进行批评,这种毫无创意地采用责备、训斥、命令、强迫方式,简单粗放,令学生反感,收效甚微。只能造成学生丧失自信,心态进一步变得更自卑、更胆怯,从情感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摸索和改进,尝试将赏识教育法运用在教育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一,寓教于乐。一是把笑容带给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孩子的童趣渐渐淡去。反思之后,努力在工作中把微笑带到孩子面前。有了笑容就有了亲切感,无论学习优劣、活泼还是文静,学生们逐渐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讲给笔者听,笔者对学生加深了了解,沟通更有成效。二是和孩子们一起活动、一起做游戏,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每天带领全班同学晨跑,课余之时跳绳、踢毽子,仿佛自己就是一名孩子,童心和快乐成为师生共同的瑰宝。三是自己更注重读孩子喜欢的书,注重教者组织主题班会及各项活动时使用语言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参与被教育过程。第二,欲擒故纵。一是让好动不爱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上也动起来。有一部分学生爱劳动、爱运动,就是不爱学习,不喜欢动脑子。笔者觉得不能用*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不能把循规蹈矩、不想歪点子、不贪玩等等命题为好孩子。童心未泯、好奇、好动,才像一个真正的孩子。爱玩是人的天性,笔者在课下和他们一起玩,又在课上对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鼓励,让他们在班级乃至学校的相关活动中当主力,同时,对他们学习中的缺点,提出阶段性目标,就像小马戴上了缰绳,沿着指出的方向奔跑。二是对于一些只注重成绩却看不起后进生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里的各项活动,让他们感同身受,那些被他们忽视的同学仍然有很多闪光点,“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第三,以褒代贬。以褒代贬就是用表扬的方式指出孩子们的缺点。赏识教育不是不要批评,关键是怎样的批评更让人心悦诚服。以褒代贬与其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智慧。怎样强化学生的优点弱化学生的缺点呢?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比如,常迟到的孩子,迟到次数减少了,表扬他迟到次数少了;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了点滴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对于学习成绩好而阶段性退步的学生,要给予正面鼓励,这种对于错误的表扬性的批评,达到了激励和鞭策的双重效果,远远好过正面的批评说教。

二、赏识教育贯穿教学过程

从欣赏的角度全面了解尊重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用热情点燃孩子的激情,在十分融洽的氛围中完成课堂互动,游戏一般快乐的教与学,道理很简单:同一事情,放在一个你非常欣赏的人身上和你非常讨厌的人身上,会折射出完全不同的感受。因为爱,所以尊重。欣赏教育通过对学生情绪的调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肯定来激活学生沉睡的天份,进而增强其自信心。第一,诗化的语言。这里说的诗化的语言,不是让教师在教学当中用诗句来跟孩子们交流,而是希望教师使用像吟诵诗歌一样的动听语气来赞美孩子或者是表明正确的方向,而不是以往在教学当中泛泛出现的“你们别以为我低头批作业就不知道你们在说话,某某同学,你站起来说说我刚才问了什么”“你的书写怎么还是这样呢”……不管你是出于关心还是想更好地教育孩子们,说出了这些比较刚性的语言。或许正是因为你的这些语言,恰恰伤害了学生们正在成长的自尊心,进而抹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灰暗了孩子们来不及光明的未来,都是想表达同一个意思,如果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来表达,会出现怎样的一种现象呢“?某某同学,你今天的书写进步了,比之前干净、工整了许多。”“你是不是以前就学过书法啊,太棒了,你现在的楷书跟柳公权的如出一辙啊。你在哪里学的啊?”采用这样的赞美,再提出书写要求,相信孩子的书写一定会更有进步。将赏识教育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通过近些年的探索,在孩子们身上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忠艳.解析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校外教育,2014(02).

[2]许晶.浅谈赏识教育之我见J[].科学大众,2009(03).

[3]李伏玲.赏识教育——开启封闭心门的金钥匙[J].科学*人,2015(01)

[4]许芳.新课改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3-06

关于小学教育的毕业论文

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呼唤教育公平的今天,人们把目光都聚焦在了中西部贫困地区,忽视了东部较发

达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对当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

对策,这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关键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与对策

我国加入WTO后,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面临的

挑战和机遇无疑是最大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

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然而,农村教育的薄弱与落后

一直是整个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村教育的研

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的研

究,大多数的学者都倾向于最贫困的西部山区农村小

学教育的研究,从而忽视了在小康村的掩盖下东部较

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笔者之所以特别关注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是

因为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有着自身的特

点,对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又会为

西部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东部教

育发展的今天就是西部教育发展的明天,可见,对东

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对我国教育事业持

续健康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还需要说明的是“,乡”从广义而言包括乡镇和乡

村两个部分,本文所研究的农村教育是指镇以下的部

分农村地区的教育,也就是说研究的地区是东部只存

在小学的农村,所研究的范围对象就是农村的小学教

育。

一、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短缺与浪费

并存

虽然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远远优于西部农

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但是由于东部的大部分农村仍处

于小康的低水平,所以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要比

其镇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差得多,更糟的是,为了达

到小康教育的验收,多数教学只是一些“花架子”。

第一,表面富丽堂皇的教室大都是20多年的老房

子;学生用的桌椅多数是以低价从市、镇中心小学买

来的二手货,桌椅虽然表面粉刷一新,但高矮不配套。

第二,篮球场、足球场只是一个摆设,各种活动器

材紧缺。

第三,在饮水、卫生、通风和取暖上更是存在极大

的漏洞。夏季电风扇坠落砸伤学生的*屡见不鲜;

冬天学生们守着奄奄一息的小煤炉无可奈何;饮水机

也只是应付验收的工具,学生们每天喝的水都是用小

水壶自备的。

第四,公共财产的安全存在隐患。多数农村小学

晚上没有护校人员,桌椅被盗*时有发生。2006年

的暑假,河北省某地区的一所农村小学的30台电脑在

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空。

(二)课程设置———规模与形式并存

“普九”推行趋于均衡化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及实

施新课程改革等措施为农村教育事业提供了极为有

利的发展机遇。但是对于部分东部农村小学而言就是

“简单跟风、模仿”。

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

可以说是一应俱全,但是由于缺乏音体美的专职教师

与教学设备,这些课程也只是聊胜于无,大多数是由

班主任全科兼任。音乐、美术课成了语文、数学的补习

课,增强体质锻炼的体育课也成了打扫卫生的劳动

课。

东部农村小学在三年级已基本统一开设了英语

课和电脑课,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没有相应的师资和教

学设备。由于农村小学的多数英语教师需要从市和镇

的中心小学聘请,所以英语课就成了孩子们周末在校

的补习课;面对中心小学淘汰下来的286或386机型的

电脑,短短的一节电脑课也就成了教师的电脑修理课

和孩子们不知所措的等待课。

(三)师资与教学———应付与舞弊并存

与西部农村小学相比较,东部农村的小学教师的

工资拖欠问题并不十分严重,因此东部农村小学的教

师队伍主要有三种群体组成:一是靠教龄民办转公办

的老教师;二是靠各种关系挤入这一行的年龄不等的

代课教师;三是为数不多的从中专院校毕业各方面都

合格的具有专业素质的年轻教师。

这种整体素质较低的教师队伍,必然在教学上会

带来一定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第一,相当一部分民转公的老教师教育观念陈

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对新的教学大纲视而不见,

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自己的老教案。这与教育改革和发

展需要都是无法相适应的。但是在年度优秀教师的评

比中,这些老教师却依仗资格老,凭着一股霸气要成

绩,要不到手就会闹情绪,孩子们就会成了部分老教

师的出气筒。

第二,由于多数代课教师是凭各种关系挤入教师

这个行列的,所以他们只是把教书当作养家糊口的职

业,而不是当作一生奋斗的事业。尤其是年轻的代课

教师,工作敷衍,只满足于“教过”而不力求“教会”。

第三,中专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常受到老教师的

排挤,自己的教学成绩往往不被认可,甚至在年度的

评比中还不如有关系进来的代课教师。这就导致了一

些教师随波逐流,稍微有抱负的一部分教师也是把调

入中心小学任教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

第四,尽管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东部农村小学

已经取消了升学考试的机制,但是,以考试为核心的

管理评价机制却“岿然不动”。多数学校评价一个老师

是否优秀,还是看每学期统考后的学生的成绩结果,

而不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付出和学生整体素质

的提高,所以这就导致了考场*现了以老师导演的

考试的座次为“两优+一差”的舞弊情况,考试过程

中,两个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要给夹在中间的“差生”

予以相应的照顾。

二、促进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思考

*的十六大总揽全局,把握21世纪的重要战略机

遇,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

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从中可以看

出,教育不仅是小康社会的重要部分,而且“教育是发

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

有先导性的全局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位。

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的好坏,能够直接折射

出西部农村教育改革的成败,同时也就成了影响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对

当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

(一)端正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办学思想,全面提

高办学质量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东部地区必须以经

济促教育,进一步协*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始终把

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树立“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的先进理念。

从内部讲,农村小学的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办学的真正目的:教书育人。学校的任何设施、设备都

是用来为学生成才服务的,而不是应付上级验收的工

具,更不能以短缺为理由将有限的资源加以浪费。从

外部讲,*及相关部门应竭尽全力加大对农村小学

的投入,同时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农村基础教育经费

的体制,科学规划、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提高经费使用

效率,杜绝浪费和“花架子”建设。

(二)尽快提高东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

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

师。

第一,一方面通过在职进修、社会招聘等形式提

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培训、参与教

育研究和学习等途径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素质,实现

东部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二,重视建立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的激励机制,

吸收高素质的人员加入小学教师的行列。

第三,从教师自身而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

断的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以德治教、依

法执教;爱岗敬业、精心施教;爱护学生、以情促教;严

谨治学、科学兴教;团结合作、协同行教;为人师表、以

身立教。

(三)进一步推进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管理体制,

优化学校的人事管理

建立符合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监督体制,落实依

法治教。在小康教育验收、评估的过程中,坚决杜绝

“上级通风———地方准备”的游击战术,做到“切实保

障+有效的监督”的双重管理。

建立教师行业资格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杜绝不合格的人员担任农村教

师。从内部看,要加速实施“全员聘任、平等竞争、定编

定岗、择优聘才、淘汰转岗、优化组织、强化培训、科学

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改革。在学校管理上应与时俱

进,优化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

激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学校管理运

行机制。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政策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4.

[2]张人杰.2004教育*[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

[3]朱小曼.对策与建议———2003-2004年度教育热点

难点问题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叶存洪.怎样做一名好老师[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

社,2003.资料来源:*daixielunwen010*

小学教育的论文

小学教育的论文5000字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教育的论文5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自新课改之后,为适应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新要求,作为培养未来小学英语教师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为研究对象,找出影响学生英语口语提高的因素,提出相应的策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师范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以满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需求,适应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改革

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进一步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要求,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办学质量。要注重加强综合课程师资的培养,努力为中小学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型师资。”[1]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承担小学英语课程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现实因素,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令人担忧。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深远,为了满足师范教育的需求,现行的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因此,探讨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改革对提高未来小学英语教师英语口语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如何适应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新要求,找出符合目前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并且具有鲜明特色的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的现状

从2001年到目前为止,我国小学已经开设英语课程很多年。然而,各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还处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教师紧缺,二是师资英语水平低,特别是英语口语较差,三是师资配备结构不合理,这些都是小学英语教育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师范生们的英语口语便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公共必修课程《大学英语》的学习才能接触到英语知识,虽然《大学英语》课程里设置了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要求的标准,但是在不少高校中,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分为精读(或读写译)和听力(或听说)两大类。精读课占课程总学时的3/4,而所谓的听力课由于受师资、班级规模等制约,大都只是进行集中听力训练。此外,大学英语课程考试中普遍没有口语测试,这也使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忽略口语学习。[2]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是培养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并创造性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小学英语教师。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学生属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该专业的学生想要单纯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是比较难的。而英语口语的掌握和运用是学生们成为未来合格小学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因此,《英语口语》课程对该专业师范生们来说非常重要。英语口语是一门口头表达型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学生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方向必修课,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英语口语训练,使学生具有较流利正确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保证他们使用英语语言时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笔者所在二级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英语口语》课程有6个学分,共96学时,分3个学期授课,每个学期32课时,每周2个课时(一学期按16周授课)。选用的教材是《英语口语教程》(1、2册),由姚保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授课使用的教室是配备多媒体设备和蓝鸽教学系统的教师语言实训室。

二、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了三个学期《英语口语》课程,通过一系列口语技能训练,师范们的英语口语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基本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但是笔者在不间断地授课之中还发现当前英语口语课程存在着一些不足。

1.课程中三维目标落实不够到位。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但是在《英语口语》课程的课程目标中,三维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落实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与采用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注度不够;较为偏重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则相对薄弱。比如学生英语语感好,发音正确,会话流利,能针对某一主题侃侃而谈,却不一定能发挥好自己的口语优势去上好一堂优质英语课。

2.缺乏语言交际环境。克拉申在输入假设中提出英语口语的流利程度是随时间的累积自然而然地达到的,不能直接通过教学就学会。[3]而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则依赖于在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学习者通过接收大量的语言输入后转化为语言输出来实现。事实上,学生每周只有2个课时固定的英语口语学习时间,课堂成为他们学习和训练口语的主要阵地,很难实现大量英语语言输入和输出这样的目标。而且在课堂的学习中,很多时候是按照各样的专题活动来模拟真实的语言场景,学生想要获得身临其境感觉比较困难,加上掌握的语言知识没有得到经常性的使用,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甚至会出现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用英语交流的情况。

3.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意识不足。新课改之后,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强调要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英语口语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的讲授式教学仍旧成为主导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不足。由于英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语音语调不够标准,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没有自信,害怕出错,羞于在课堂之中开口练习,处于一种学习上的被动态,没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发挥自己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课程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当前英语口语课程的评价方式还是过于单一。考核采用期末口试的方式,选用教师语言实训室的录音设备进行录音,成绩评定由期末口试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成绩相结合决定,其中期末口试成绩占总分的70%,平时成绩占总分的.30%,以百分制计算。评价的内容、方法、主体等还是有些单一,还不能做到真正全面地评价学生。[4]终结性评价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中占据主要地位,形成性评价未能体现出其特点和优势,不能恰如其分地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收获,反而考试过程中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了学生考试成绩,进而干扰到对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评价,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改革的对策

1.建构和落实三维目标。新课改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全人发展的新时代要求。[5]在英语口语课程中,首先应该提出对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更明确更详细的要求,把小学教育专业中师范性的特点融入到学科知识教学之中,如把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正确课堂用语、与学生交流用语等教学技能训练加入到课程内容学习里。让学生增强自身英语口语水平的同时锻炼自己作为师范生教书育人的能力。再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态为主动态,创新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口语的学习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因此英语口语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每个学生英语基础不同,掌握知识能力有高低,但是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采用不一样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在课程的学习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和礼仪,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让学生受到西方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2.创设语言交际环境。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课堂是师范生们接触英语最密集的场所,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重要场所。通过语音视频的播放,帮助他们纠正发音和语调;学习英语歌曲和绕口令可以帮助他们消除内心学习外语的紧张感,培养出英语语感;英语电台和新闻可以帮助他们“磨耳朵”———掌握英语发音节奏和语速;而英文原版电视剧和电影则可以让他们模仿英语*人士地道的说话方式,进一步了解英语*的社会和文化。单纯地依靠课堂的时间创设语言交际环境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利用课外的时间开设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和各项英语专题活动等各种方式来拓宽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渠道。还可以邀请外教和外国留学生参与到上述活动之中,让学生有机会真正使用到英语,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3.创新英语口语教学方式。高校自扩招以来,学生人数不断地增多,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也日趋增多,每个班级的人数都在40人左右。对于英语口语课程而言,大班化的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没有办法兼顾到众多的学生,每个学生得到课堂练习口语的机会就更少了,极易出现教师由课堂中的引导者变主导者,学生由主动学习者变被动学习者的情况。教师容易顾此失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挫伤,因此口语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方式,符合高校教学的特点。因为高校教学的主要特点应该是: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6]针对班级人数众多,而口语教学又需要小班化教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应该采用分任务式的小组化教学。口语学习中最需要伙伴合作,因此学生可以先自由找到一位练习的伙伴,再跟另一组同学组成4人小组,教师给每组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分为基础任务和提高任务),由组长负责监督组内基本任务完成情况,提高任务可以由组员在完成基础任务之后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是否完成,最后教师对每组的学习成果做点评。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中适当的“留白”———留出学生自我学习的机会。

4.建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当前英语口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太过单一,往往侧重于把他们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和期末时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然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学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侧重于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表现;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转变观念,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7]因此要建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要确定出评价的标准,由检验学生真实学习成果的具体量化指标组成。学生可以对照标准先做自我评价,然后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开展互相评价,最后教师也给出相应的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让其充分了解到这一阶段自己的口语水平,发扬学习中的闪光点,弥补不足之处。这样既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又能让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找出努力的方向和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迫切的需要,而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改革是培养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基础教育阶段的新型小学英语教师,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我校语文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主动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深化学生的认识,最终使学生能够主动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灌输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可以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将两个阶段合起来进行。

关键词: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理论基础及指导思想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方式,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主动获取知识。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我转变了教育观念,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交流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创造者。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炼,依据学科特点,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构建了“创设情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能让学生逐步由以教师主导的“他主学习”,走向以*自学为主的“自主学习”,最后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目的。

(二)模式的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流程如下:

教师学生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分层指导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总结评价

1.创设情境:通过各种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拉近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的语言成为活的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录像、动画片、学生表演等多种方式,以活动为载体,设疑激趣,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如在《ai ei ui》一课识字部分的教学中,导入时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和儿歌的表演,让学生在愉悦之中巩固了知识。

2.自主探索:让学生*探索知识,教师分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尝试、联系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分析、解决问题。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最初教师的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我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经验来记忆字,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如在识“白”字时,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学习,有的会联系英语中的“white”来记忆;有的从字形上观察说,白字像一个打开的易拉罐,当我喝饮料时,就会想到这个字……学生不但思维更加活跃,而且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也增强了能力。

3.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共同研讨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包括同桌互帮式、四人小组研讨式、多人小组写作式和全班合作式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和探究搭建舞台。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及具体条件,安排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在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讨论中所提出的疑问,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多向思维。师生关系应是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

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可以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将两个阶段合起来进行。

(三)模式的教学策略

1.氛围和谐的策略。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应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上,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要与学生互动,要用商量的口吻和学生对话,要用激励性语言来鼓励评价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植自信,获取成就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

2.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是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不单单是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可采取:

(1)联系学生原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3.群体讨论。

4.交流合作策略。

(1)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提出讨论,交流的内容和要求并加以有效指导,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印象加深,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和片面的认识。

(2)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加强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流和问题,可扩大参与面,组织组际交流、互查、竞赛讨论等。

(四)教学模式的评价

1.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教学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在教学活动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闪现学生个性。

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闪现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策略,能表达出不拘泥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尝试多向思维,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3.凸现学生创新性。

在学习中,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有竞争意识。

4.体现合作成功。

这一模式,通过“学习共同体”实现人与人的沟通,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在相互表达、交流、评价、吸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5.构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多向的思维交流,师生互动,教师能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五)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主动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深化学生的认识,最终使学生能够主动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灌输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改变了课堂教学面貌,实现了五个转变:(1)变仅以掌握课本知识为目的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充分和谐地发展;(2)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式学习;(3)改变追求唯一结论的封闭式教学为引导学生*思考、互相研究,进行多向思维,鼓励标新立异的开放式教学;(4)变教师讲学生听的静态教学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的动态教学;(5)变教法的单一性为多种方法结合,综合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作性,可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利用。

参考文献:1、《教育理论》

2、《教学法研究》

小学教育的论文选题有哪些

论文题目

1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2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3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7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1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2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23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

24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25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6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27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28浅析*现代母亲教育

29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30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31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32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33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34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35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36*“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37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38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39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40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41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42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43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44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45放飞语文课堂开辟求知天地

46“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

47*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48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9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50*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

51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2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

53厦门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54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

55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

56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

57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

58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

59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

60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

61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

62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

63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64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65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6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

67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68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69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70*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71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2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73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74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5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76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77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

78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

79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80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

81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82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

83“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

84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

85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

86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

87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

89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

90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

91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

92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

9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94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

95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6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

97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

98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

99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

100关于师范生教育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101学校情景下儿童肥胖症的综合防治模式研究

102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

103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

104“先行组织者”与古诗教学词句疏通

105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106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

107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

108浅析另类儿歌的思想倾向及形成原因

109浅析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10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

111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112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

113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14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方案的分析与思考

115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

116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长的用人艺术研究

117中小学科学教育人文化的思考

118小学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

119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1、创建个性化语文教育

2、新课程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3、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浅谈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5、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6、课堂的问题与处理

7、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8、在新课程下——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9、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

10、浅谈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11、计算机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13、构建民主开放课堂

14、教师提问技巧探析

15、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

16、小学艺术教学与素质教育

17、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权威的重新审视

18、小学生公德教育的几点体会

19、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育

(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标准研究

1.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内涵的几点解读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汉语教学研究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文学对话思想

4.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看传统语文教育弊病

5.

(二)小学语文教育的整体性研究

1.论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

2.论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

3.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4.小学语文教育中审美问题探讨

5.行走在“大语文”教育之路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再思考

6.论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

7.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8.让儿童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品质训练

9.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10.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1.小学阅读教学对话的可能:基于主体、文本分析

2.小学语文课外延伸阅读兴趣的培养

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策略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平等对话”的实践和思考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设计

(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1.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2.小学作文教学要“小”学化

3.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十个辩证关系

4.从体验生活到描绘生活——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感受

5.从对小学生心理调查看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

(五)小学语文考试与评价研究

1.小学语文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2.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改革的现状与思考

3.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关于小学语文考试*作与评价研究的思考

4.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几点思考

5.小学语文考试评价改革的有效策略

(六)小学语文教育其他方面的研究

1.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对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误区的几点思考

3.小学语文教学牵手现代教育技术——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

4.当前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的不平衡成因分析

5.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以儿童诗为例

规范标题举例:

1.小学英语师资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2.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3.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

4.浅论语文教学与人格教育

5.谈小学自然教学中的学习迁移

6.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

7.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8.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9.谈后进生转化的措施与体会

10.论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1.浅谈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12.对教师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

13.试论制约自然教学的心理学因素

14.谈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5.语文课堂教学美育探微

16.对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17.关于我国电化教育的几个问题

18.微格教学应用环境的设计与实施

19.小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20.谈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职业道德素质

学识素质

能力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

关于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序号论文题目1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2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3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4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5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6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7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8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9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10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11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12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13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14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15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16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17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18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19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20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21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22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23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24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25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26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27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28浅析*现代母亲教育29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30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31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32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33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34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35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36*“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37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38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39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40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41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42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43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44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45放飞语文课堂开辟求知天地46“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47*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48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49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50*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51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2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53厦门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54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55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56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57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58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59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60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61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62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63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64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65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6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67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68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69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70*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71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72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73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74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75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76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77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78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79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80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81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82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83“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84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85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86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87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89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90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91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92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

本文链接:http://www.ynbright-edu.com/html/8796087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